现在时刻:
天气预报:
 

   互动在线
  领导信箱
  我要写信
  旅客留言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员工聊吧
  发表话题
  查看全部
  ·服务指南
  ·互动在线
 
员工聊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动在线 > 员工聊吧 > 详细信息
 
木 炭 车 的 故 事
发布时间:2011-5-17  浏览:20667次  字体大小:

 

 

什么叫木炭汽车?木炭汽车是啥样子?现如今年轻的“汽运”人,知道的恐极少,听了也一定会感到很新奇,但上了年纪的却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笔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进汽车站工作时,已见不到木炭汽车,因为木炭车是五十年代的事,但常常能听到那些老驾驶员激动而兴奋地讲木炭汽车的故事。每每听老“汽运”人讲述当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便如临其境,使人温故知新,珍惜今天,憧憬明天。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处在恢复时期,百业待兴,又遇抗美援朝战争。美国联合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禁运政策,国家汽油短缺,烧汽油的车就纷纷改装成烧木炭的车。木炭车顾名思义,就是用木炭代替汽油作动力的汽车。它的构造是将一个约两米长、直径一米左右大铁罐(用铁皮自行焊接)的锅炉,嵌装在车尾部,罐内有个用生铁造的炉胆吸管,将木炭倒满铁罐后用铁杆捣实,然后从炉门点燃木炭。

每天发车前,驾驶员用油棉引燃木炭,先烧上10分钟左右,然后使劲摇动鼓风机才能启动。说具体点就是在进气口处使劲摇那手摇式鼓风机,下边燃烧的木柴经鼓风机加氧产生剧烈燃烧的高温。上部的木炭淋有少量的水分,由于顶部的锅炉盖在正常工作时是密封着的,高温密封加少量的氧,反应成一氧化碳气体,经罐内生铁造的炉胆管道,进入储气罐再送到发动机里和适量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就可以对发动机做功了。      

当时的司机都配一名助手,也就是车售员,专门为汽车加木炭。早上汽车发动时,司机在驾驶室里操作,车售员在车尾后面拼命摇鼓风机,每天一早,汽车站的停车场就笼罩在烟雾弥漫之中,手摇鼓风机发出刺耳的呜…呜…声,空气里夹杂着烧炭呛鼻的微臭的气味。

汽车开动后,有时供气不足就半途熄火,常常是走走停停。那时的公路全都是砂土路,一有雨天就变成“排骨路”,一路颠簸,坐汽车等于松骨头。由于行车速度慢,才几十公里的路程,班车常常是朝发夕至。因木炭车动力不足,遇到爬坡就懒洋洋地哼哼着慢慢地往上爬,又常常是动员乘客下车推着走。

那时乘客都很齐心,推车也很搞笑,推车时车售员手持三角木头,乘客一边推,车售员一边往轮后垫三角木。众人齐心协力喊着号子推上几米,车售员就赶紧用三角木顶住车的后轮,以防滑车倒退。待众人缓过气来再推,再垫三角木…如此反复到坡顶。众人才一一上车,待享受到下坡时车速的快感时,推车时的疲劳便荡然而去。

推车最怕是下雨天,冬天下雨就更惨了,凡推过木炭车的乘客,个中滋味无不刻骨铭心。推车时要顶着难闻的炭粉气味和路上的泥尘,有些乘客推完车已变成黑脸,你看着我笑,我看着你笑,到站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抹脸、擦鞋。尽管这样,但在当时能坐上汽车算是不错的了。

驾驶员也十分辛苦,需吃苦耐劳才能开好木炭车。没有吃大苦、耐大劳精神和过硬技术,休想开好木炭车。首先是车子出故障、半路“抛锚”是常事,此刻司机就得爬入车底抢修,弄到满身油污、精疲力竭。其次是木炭车沿途还得不时地停下来,司机、车售员得将装在储气罐过滤炭尘,确保进入发动机的一氧化碳气体干净的布袋取出来,拍打、清洗、晾干,为此两人常常口脸墨黑,相视而笑。当然,也有苦中取乐的时候,如在小河,山溪中清洗布袋时,水中的小鱼、泥鳅嗅到木炭就晕头转向,可以像捉螺丝一样顺手拈来,便有丰盛的晚餐。不过司机,车售员成年累月嗅炭气有碍健康。

在物资奇缺的年代,木炭当然是计划供给,而且对驾驶员也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一般是每一公里.5公斤左右,节余有奖励。为确保班车运营正常,班线沿途各乡站就如“加油站”而备有木炭,不时为途经车辆供应木炭。供应的木炭当然是要记重入账的,以利对驾驶员的考核。1958年大跃进,山上树木砍光,木炭来源成了问题,有些地方一时期改烧煤球,煤球车比木炭车更难侍候,火力低,隔晚要“留炉”。就是汽车回场后晚上不灭炉,封炉后慢慢燃着,第二天一早开炉加煤便可发车。

那时开车如此艰辛,因车辆少,常常要加班开夜车,但司乘人员毫无怨言,发自内心的精神动力,促使司乘人员服从调动听指挥。听老“汽运”人眉飞色舞地讲这些故事,笔者常常也因此兴奋起来,甚至产生错觉,仿佛这些老“汽运”人,因祖国的贫穷遭受如此难以承受的艰难,不是痛苦而是享受。在物资丰沛,精神匮乏的今天,笔者懂了,这是真享受,是精神上的真正享受,而作为社会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木炭车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大庆油田的崛起,很快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木炭车也就消失了。
  现如今,木炭车已成为历史名词,成了留在人们脑海中的“拷贝”。木炭车其实不是新中国时期的发明。开封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木炭车的发明地,他的发明人是爱国工程师汤仲明。

  汤仲明,河南孟县人,生于1897年,1980年逝世。其6岁入学,19岁中学毕业,后到开封师范讲习所和北京法语翻译学校学习,1919年6月被选送到法国留学。1926年3月,他毅然放弃在法国工作的优厚待遇,返回祖国。
  汤仲明回国后,正值世界石油危机,法、意、日、俄等国竞相研制木炭汽车,以弥补石油的匮乏。我国当时全赖“洋油”进口,一旦爆发战争,来源断绝,全国汽车运输业将陷入困境。面对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许多爱国人士忧心忡忡,汤仲明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决心研制木炭汽车以代替石油的使用。
  汤仲明当时在郑州铁路分局开封工务段工作,1928年他自费购买了废旧汽车汽缸、水箱等物,租借工务段附近农民的一间破草房开始了艰苦的研制工作,他不畏艰辛,顶住压力,百折不挠,终于在1931年试制成功木炭汽车。1932年,汤仲明驾驶木炭汽车在郑州试运行,轰动全市。1933年1月,汤仲明驾驶木炭汽车到达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经现场试验被鉴定合格。汤仲明驾车返回开封后,将木炭汽车捐赠给河南省建设厅,建议推广。省政府立即拨款,令建设厅将全省所有汽车一律进行改装。1933年7月,汤仲明又对木炭汽车做了进一步改进。1935年,汤仲明在上海创办“仲明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定型生产木炭汽车,各地纷纷订货,木炭汽车投入生产。
  1937年抗战爆发,木炭汽车风靡全国大显神威。由于石油奇缺,国民政府要求公私汽车一律改装为木炭汽车。全国各大城市广泛推广使用,特别是在大西南木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几乎全用木炭汽车,个别地区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
  汤仲明在开封研制成功的木炭汽车是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为抗战期间的交通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们是不应忘记汤仲明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的。

对汤仲明的认知,笔者这一代的人也应该是有记忆的,记得读书时,有篇课文是介绍汤氏转子泵的,它的发明人就是汤仲明。汤氏转子泵就是转子挤压水泵,其扬程可达180余米,这一发明彻底解决了山区人民用水和灌溉问题,这居然是在他被划成右派,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开除公职,判处徒刑,监外执行,交人民群众管制,遣返回孟县老家后的又一伟大成果。孟县政府为肯定汤仲明的科技成绩,将转子挤压水泵命名为汤氏转子泵,并冒险邀请这位还未解除错划问题的专家出席科技表彰大会,这对汤仲明来说是最大的支持和政治的肯定。

为此笔者常常沉思,这个社会不论如何动乱,环境如何恶劣,制度如何演变,总是有一些不想做大官,只想做大事的社会精英,心怀坦荡,没有因身处逆境而放弃追求,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政客们总是颠来倒去地否定或肯定,戏弄或嘲讽那些曾做过大官的历史人物,而曾做过大事的社会精英总是被历史所敬慕,被人们牢记着,一代代地被后人颂扬,一辈辈地被后人仰望,成为后人生存的精神支柱。

当今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且石油是非再生能源,开采量不足百年,国内用油百分之五十靠进口的残酷现实下。面对木炭只要有土地,雨水,阳光便可源源不断供应的再生能源。“汤仲明”式的后人肯定在思考,在忙碌,在据理力争。将玉米变成“石油”,这显然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消费习惯,那么木炭呢?!

今天看前人的发明成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说不定哪天在这祖国大地上又会出现全新的“木炭”汽车。

 

 

 

 
条留言信息  第1/页   1
* 回复姓名:
* 回复内容:
 
 

Copyright@2010www.sq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绍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绍兴市二环西路398号 传真:0575-88025123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浙江ICP备05064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