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刻:
天气预报:
 

   博客品鉴
  博客链接
  美文品鉴
  发表文章
  ·服务指南
  ·互动在线
 
美文品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博客品鉴 > 美文品鉴 > 详细信息
 
出租汽车的故事(上)
发布时间:2013-8-27  浏览:2607次  发布人:任 刚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满足了市民中高端消费人群以及具特殊需求市民出行的要求。由于城市道路等资源的限制,政府对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实行严格管制的。对市场准入,车辆投放,经营行为,计程价格等方面有具体而严密的规定。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客观规律,在出租车市场形成以前,政府为提高城市品位,是鼓励该行业自行发展的。但市民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不是说有了出租车就马上能适应消费,所以有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这就有了许多的故事。

第一章  绍兴古城公共交通概况

绍兴古城交通的发展与其他江南的城市一样,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轿,黄包车,三轮车,出租车这样一个历程。马车是几乎没有的,一般是在北方城市才有,只是受绍兴的城市道路,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与周边城市来说,这绍兴城市交通的发展总是要慢上个一二十年。 

第一节  人力时期

轿  古时人们出行靠轿,轿有官轿、 彩轿 、小官轿、 藤轿 、凉轿 、戽子轿 、眠轿 之分。轿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至有了汽车,仍称为汽车为小轿车、大轿车。不同的轿有不同的用处,具体如下:

官轿为官吏所专用。清制:三品以上文官,在京可乘四人轿,出京则用八人大轿。
      
彩轿又名花轿、喜轿,轿身为木制长方体,上有顶盖,四周围有帘幕,彩绸装饰,用于迎亲。
      
小官轿形同彩轿,外表棕黑色,乘者多为士绅商贾。
     
藤轿形如躺椅,以竹制成框架,编以藤皮而成,三面垂帷,前挂布帘,多用于客运。
      
凉轿用竹制,形如椅子,故又称椅子轿。有坐式、卧式。农村多置之,用于接送老弱者。
      
戽子轿是用绳子将三块木板缀成一座凳、一踏脚、一靠背,用两杆抬行,轻巧灵便,尤适于山区崎岖小路使用。
     
眠轿用木或竹制成,乘者可卧其中,冷时可盖被,故又称被笼。用长杠贯穿上部抬行,重心低而稳,乘坐舒适。
   
黄包车  1924年,绍兴城内始有黄包车,黄包车就是两个轮子,人拉的那一种交通工具。当时诸暨有一个“振路黄包车公司”,共有黄包车23辆。黄包车最初为木轮,轮外层包以铁皮,因避震性差而人坐着很不舒适,以后才改成橡胶轮的钢丝车。至1949年,绍兴地区共有黄包车717辆。

三轮车  新中国成立后,黄包车逐年减少,脚踏三轮车兴起。1956年,绍兴城内有人力三轮客车42辆;1961年,成立绍兴三轮车服务站,有车108辆。至80年代,个体客运三轮车兴起,市区有证客运三轮车643辆。1990年,全市有人力客运三轮车1219辆。随后是迅猛发展,到1994年绍兴市区有证的三轮车竟达25000辆之多,而实际上还有许多无证经营的三轮车,据公安部门估算总量达5000辆之多。

第二节  汽车时期

绍兴古城是早先的越国首都,二千五百余年来这座城池,一直在原址不动,此全国只有两城,另一城就是苏州。老祖宗保留下的城市道路,可通汽车,就是通小轿车的也实在少得可怜。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改造后的绍兴大街,就是现在的解放路才勉强可通行汽车。

由于道路交通受限,这汽车就成了稀奇之物。除汽运公司独家的,跑乡下及去其他县城的客运班车,及货车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一直没有购置汽车。

小汽车也叫小轿车,这当然与古时的“轿”有关,这是一种代步文化的延续。绍兴最早的小轿车,出现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也就是文革的第二年,水澄巷那边的绍兴地委,王醒当时是绍兴的地委书记,整个绍兴只有他有一辆小车,后来他被造反派揪出来了,把他的小车也扣压了,这辆车后来给了绍兴酿造厂。酿造厂算是“废物”利用,竟将坐人的轿车改装成货车,用来盛装酱油,穿行在绍兴大街的解放南北路,给各个酱园送酱油。那时绍兴的解放南路大庆桥毕对面就是一个酱园,我们小时候都是在这里买的酱油,当时这个酱园也是有一定名气的,几乎隔三差五都能看到这部小车送来的酱油来。随后,北海畈的汽运公司有了吉普车,五云的绍钢,城中心的粮机厂都有了小轿车。

绍兴的出租汽车公司始于1985年,是市公交公司与香港老板合资投入经营的。从黄包车到出租车,经历了六十余年,见证了绍兴古城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史。

第二章  出租车的沿革历程

出租汽车是指配有驾驶员,由驾驶员驾驶汽车,无固定路线输送乘客或货物,实行计程计价的营业性汽车。故也叫计程车,同时因我们将TAXI的音译简称“的士”,所以称“的士”也比较多。

第一节  国内外出租车发展概况

世界上第一辆营业性的出租车于1896年诞生在美国。汽车进入中国是1901年,是匈牙利商人黎恩斯从国外带进来的,当时他带来的2辆小汽车在上海的租界内行驶。营运载客始于1903年,当时哈尔滨有10辆,上海5辆,在城市的街区串行做生意。出租车在这两地的发展,当然是上海这个冒险家乐园快得多。至1905年上海的出租车就已达35辆。

出租车的所属单位,以前一般叫车行。至1913年中国人在上海陆续开办的车行有35家,1928年上海成立出租车行业联合会,有会员46家,出租车500余辆。

1937年北京拥有出租车415辆。上海出租车公司达91家,计1151辆出租车。由于经济的逐步繁荣,社会各界对出租车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的中上层人士因社会交往,迎亲送友,赴宴,郊游,娱乐活动等来往于车站,码头,纷纷使用出租车,至抗日战争前是国内出租车发展的鼎盛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经济逐渐由盛变衰,许多出租车用于军事,又因战争导致石油紧缺,民用的汽油配给量寥寥无几,出租车不得已改装成以焦炭,木炭为燃料,出租车辆数锐减。此时人力三轮车又大量发展,廉价参与出租车市场的竞争,使出租车各车行陷入无法维持的境地。至1949年,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还有出租车,其中北京只有180辆出租车。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但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仍然十分萧条。这主要原因,首先是公有制改造,影响了各车行投资的积极性。其次是对私营车行改造完成,这出租车成国营后,又失去了巿场。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后,对乘坐出租车这种贵族行为本来就十分反感,这种反感就成了当时国民出行消费的主流思想,观念的不到位使出租车没有了发展的巿场。直至1983年全国的出租车才只有5965辆,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所占的比例和作用非常的小。

改革开放后,随经济的大力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出租车才开始发展。目前国内已拥有出租车近100万辆,基本上县级以上的城镇都有了出租车,成为庞大而独立的服务性产业群体。

出租车的发展受制于经济状态,但出租车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温州个私经济起步时,催生了“菲亚特”这个市场,而“菲亚特”又促进了温州个私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喂,菲亚特”

《喂,菲亚特》,这部电视剧曾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奖,还有飞天奖,它成了温州第一次创业的象征。“打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叫“坐菲亚特”。
   
“菲亚特”曾是温州标志性的交通工具,是温州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从1986,一直到1996,整整10年,它载着温州,在当年狭窄的街巷穿梭往来,被温州人形象的称之为“城市雨衣”。鼎盛时,在温州的街头就有3500辆菲亚特出租车。这部电视剧的作家张思聪说:是菲亚特载着温州不断前进的!
   
将“菲亚特”首先用作出租车,是原先在浙江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当技工、后又回温州承包工程的张朝荣。当他遇见“菲亚特”就为它的小巧精致所吸引。商业嗅觉灵敏的张朝荣想,温州的路小,大车开不了,“残疾人”车坐起来又不舒服,这种车正适合,如果将此车用来作为出租车投入运营,定有赚头。
  当时的张朝荣还不会开车,他就借了辆“菲亚特”,叫了个会开车的朋友开,将温州市区的大街小巷跑了个遍。结果发现,这辆车非常适合温州,整个温州城只有两条小弄堂进不去。    
   
张朝荣瞅准时机,发动亲戚朋友,找了会开车的司机,浩浩荡荡前往上海,一举买进60辆菲亚特,成立了温州五马汽车出租公司。从那以后,温州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菲亚特出租车的身影,且越开越多。
刚开始,乘坐出租车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跟如今的三轮车一样,乘客可以跟司机讨价还价,后张朝荣将价格统一定为5元。在当时这价钱虽不便宜,但是市民们基本上也都能接受,大家都以坐菲亚特为荣。“菲亚特”的火爆让张朝荣成为城市高收入一族,之后不少人发现了这个商机,相继创办了很多汽车出租公司,温州的出租车数量随之直线上升,出租车行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如张思聪所说的,“菲亚特”出现时,正逢温州经济开始发展,而且温州经济发展的前十年,发扬了“小商品、大市场”的特点,张朝荣的创业精神与菲亚特在“夹缝中、小路上”不断前进的特点很相似。它虽然有抛锚、也有出事故的时候,但是“小、快、灵”,这也与温州经济的发展很相似。“菲亚特”见证了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几乎是伴随着“菲亚特”滚动的车轮,温州人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第三节  绍兴的出租车

出租车经一百年的发展,有了现在这样一个规模,而绍兴出租车的发展不到三十年的历史,并且绍兴出租车真正的发展是在199510月,即“利民”出租车公司的开张营业。前一节至所以讲了大量的“菲亚特”故事,是因为“利民”出租车公司借鉴了“菲亚特”运价一票制经验,才转变绍兴人传统的消费习惯,成功地培育了绍兴出租车市场。讲“菲亚特”的故事,是为讲“利民”出租车公司的故事做好铺垫的基础。

在“利民”公司的黄颜色“的士”上路前,绍兴已有好几家出租车公司,但均是预约性地承揽业务,或在车站,码头,宾馆等地“守株待兔”。这种经营模式,是出租车传统的贵族性消费所造成的。虽说是计程车,但出租车上的计价器从不使用,一般是根据路途长短议价而定。由于脱离大众,出租车司机又满天要价,刀快得很,巿民对出租车具恐惧心理,造成恶性循环,使出租车的发展非常缓慢。

绍兴第一家出租车公司是“永德”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绍兴经济发展的格局与温州的不同,温州是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而绍兴是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创业初期,乡镇企业跑业务之需,急需交通工具,但有限的资金不可能用于购置小汽车。香港老板韩永兴看中了这个巿场,几经洽商,于19851月,与绍兴市公交公司合资组建“永德”出租车公司,购置轿车及面包车投入经营。虽说是出租车,但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出租车。当时只是根据预约出租给乡镇企业使用,但不是现在的汽车租赁公司,只租车不带司机。在当时小汽车还是稀罕之物,乡镇企业租去是不放心的,必需连车带司机,少的租一趟,完成任务就回场,多的租几天,甚至数月上年,司机可吃住在厂方。随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实力浓厚后,纷纷配备小汽车时,这种经营模式就逐渐被淘汰,挣了钱的韩老板就抽资走人,“永德”出租车公司更名为“旅游”出租车公司,时有出租车25辆,后又改名为“公交”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减少到13辆。

继“永德”公司后,“利民”公司前,绍兴巿区有市出租车公司,“北海道”公司,“富达”公司,“享达”公司,“迈道”公司,“通联”公司,“奥托”公司,及其他个体的出租车,当时全市共有出租车480辆,其中巿区、包括绍兴县只有85辆出租车。随“利民”公司成立,出租车市场兴旺后,又涌现了许多出租公司,至20125月,全市出租车辆数,经由指标审批,经营权拍卖,服务质量考核奖励这个过程的不断投放,现己达2640余辆,其中市区940余辆,绍兴县450余辆。

第四节  绍兴市区出租公司的沿革

绍兴出租车三十年的发展史,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各家出租公司经历了相互竞争又合作,兼并、重组再分离的历程,至目前各经营单位已基本稳定。其中市区出租车有940余辆,计九家公司组成,分别是“利民”192辆,“汽运”169辆,“联合”142辆,“联发”105辆,“公交”96辆,“国脉”74辆,“奔驰”60辆,“市出租”53辆,“大地”50辆。下面按各公司成立的时间程序分别陈述,并穿插因经营的需要,政策的变化而相互兼并的过程。

1、绍兴市出租车公司,成立于199112月。

冠以市出租车公司的公司,却是纯粹的个私企业,创办人是在绍兴某校退休的一个老师。

历史应记住这个严肃而可爱、可敬的诸暨人,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小老头,退休后仍不敢颐养天年。当时他看中了绍兴的出租车市场,但苦于资金不足,就设法从上海购买了9辆便宜的,在上海出租车行业淘汰退役下来的天津“夏利”车,并以此为基础成了绍兴市出租车公司。

公司以绍兴饭店为依靠,在饭店的南首龙山路租了办公用房,出租车就停在路上,专为饭店客人出行提供预约服务。

公司随后转手他人,因业务清淡,新业主为减轻营运车辆的规费、税收压力,将其中2辆出租车改为非营运的自备车。当“利民”开业,绍兴出租车巿场成熟后,这出租车指标成了抢手货时,每当出租车公司的老总们聚在一起,提及此事,这位业主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2001年该公司兼并了由市“三九”学社出面组建,成立于19961月的“大发”公司20辆出租车,现“市出租”拥有出租车达53

2、绍兴市公交出租车公司,我们已经知道“公交”出租公司的前身是“永德”公司。现在的“公交”出租公司,其出租车有“大华”出租公司的股份,而“大华”是兼并“享达”出租公司演变而来的。

“享达”出租车公司,成立于1992年。“享达”公司是绍兴市粮食局系统下的出租车公司,共有出租车5辆。该公司出租车于1996年被“大华”出租车公司收购。

“大华”出租车公司业主,是长期以来从事货物运输的私营企业,当绍兴出租车市场成熟后,于1996年“大华”运输公司批了10辆出租车指标,成立出租车公司。当时考虑规模不够大,就收购了“享达”公司。当公司出租车发展到40辆时,“大华”出租公司于2001年,又主动将出租车的经营交给了“公交”出租公司,以腾出精力发展其他行业。现“公交”出租公司名下的出租车达96辆。

3、绍兴市汽运出租车有限公司,即原绍兴市北海道汽车出租服务公司,成立于1993年初。

“北海道”公司,是绍兴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组建的。当时经营的不是出租车,而是客运班线。那时中巴车刚面世,车辆销售商为拓展市场,采用各种销售方法,尽力推销中小客车,资金短缺的汽运总公司就向销售商融资了10辆中巴车,开行柯桥,钱清,漓渚等乡镇至杭州的中巴客运班线。领取营业执照时,因公司注册地在市区的北海畈,就灵机一动,取名为北海道汽车出租服务公司。公司名称是响亮了,但因那时中外合资企业刚刚兴起,为此外人常常以为,该公司是否是与日本人合办的。

不多久,因汽运总公司内部机构变动,“北海道”公司所属车辆划归客运分公司管辖,就是随后的客运总站,“北海道”公司的牌子就闲置起来。直到1995年初,又开始动议启用,于同年八月份一下子购置了30辆重庆“长安”面包车,准备投入营运,填补市区真正意义上的出租车空白。

不想此举惊动市委市府,因为与市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认为这真正意义上的出租车,需好好地包装一下才能面世。于是“长安”面包暂时封存在兰亭军分区的战备仓库,由市交通局的精心策划,牵头组建了“利民”公司。30辆“长安”面包则划归“利民”,“利民”又购置了20辆天津“夏利”车,于同年十月一日始上路营行。此是后话,下一章再说。

对此,看准出租车这个市场的“北海道”公司,心犹不甘。又购置了30辆“夏利”车,于同年121投入市场,紧接着又于16日投入20辆,第二年的111又是10辆追入市场,由此可见“北海道”公司争夺市场的雄心壮志。

“北海道”公司随后于2001年,又兼并了“远大”出租公司,就是由原市交通协会出面组建,成立于1995年初的“奥托”公司。

“奥托”是小排量汽车,与温州的“菲亚特”差不多。当时杭州的“奥托”车销售商为打开销售市场,特意到绍兴找相关部门,建议城市道路类同温州的绍兴,学温州的样,用“奥托”车推动绍兴的出租车市场,以拓展其“奥托”车的销售市场。市交通协会就购买了10辆,组建了“奥托”出租公司,但因车辆投入太少,起不了推动的作用,就一直没有发展,1998年改名为“远大”后,出租车仍只有20辆。2001年经市交通局出面协调,被“北海道”公司兼并,同时“北海道”改名为绍兴市汽运出租车有限公司,现该公司拥有出租车169辆。

4、绍兴市联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9月。

“联发”公司是个体出租车的联合企业。当时出租车行业管理部门为减轻管理压力,由行业协会出面,将分散到每辆出租车的个体经营者集中起来,成立“联发”公司,以利集中管理,提升服务品牌。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整编过程,但“联发”的成立,标志着绍兴市区出租车一车一经营者时代的终结,对城市窗口形象建设具积极的意义。“联发”公司随后稳步发展,并于2001年兼并了“大众”公司。

“大众”出租车服务公司,成立于19934月。“大众”公司原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护车队。为方便救护车的收费,车队从医院分离出来,独立经营。独立时为满足不同层次病人及医务人员外出的消费需求,购置了3辆上海“桑塔纳”,办理了出租车营运手续,车队变公司时,注册为大众出租车服务公司。

“大众”公司赫赫有名,国人均知,但那是上海的“大众”公司,而绍兴的是最小的出租车公司。公司管理力量受救护车队的牵制,一直无意发展,直到1997年才收购了张市乡的“富达”出租车公司,才使公司的出租车达到7辆,但仍是规模最小的出租车公司。

“大众”公司被“联发”公司兼并,是“大众”为集中精力搞好“120”救护车队之果。其实“联发”兼并“大众”时,这“联发”真的应该改名为“大众”的,以利在绍兴打响“大众”的品牌。可企业家总是留恋于自创的品牌,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无奈,现“联发”拥有出租车105辆。

5、绍兴市联合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进入新世纪,绍兴的出租车行业管理部门,为规范出租车市场,提升服务品牌,用出租车指标的下达,来引导出租公司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当时具国有性质的“交旅”,“迈道”,“交通”三家出租公司就相互合并,成立了“联合”出租公司。

“交旅”公司,成立于1991年的下半年,是市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组建的。当时经营的是客运班线,后才获得20辆出租车经营指标,于1995121始投入运营。

“迈道”公司,成立于1994年初,是市物资局所辖金属公司出面组建的,当时拥有出租车8辆。金属公司当时是挣大钱的行业,对“迈道”的发展无暇顾及,后经局领导出面协调,“迈道”公司归口到意欲拓展出租车业务物资局所辖的汽配公司,就是如今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汽配公司接管“迈道”后,一下子购置30辆出租车,于199611投入市场。

“交通”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市交通局属下的交通投资公司组建的。同年7月,投入10“桑塔纳”出租车开始营运,并不断发展壮大。

现“联合”公司拥有出租车142辆,虽说“交通”公司是大股东,但基本的经营管理是原“交旅”在负责,而“迈道”几乎不管。

6、绍兴市国脉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即原绍兴市通联出租车公司,成立于1994年。

“通联”公司是邮电局出面组建的。当时邮电还是一个大局,邮与电尚未分家,而电信方面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传呼机已经普及,群呼系统又带动大哥大的兴起,给出租车装备通信功能具备了条件。   

当时成立出租公司时,就是考虑充分利用自有的通信设备设施,装备出租车,以优取胜。投放市场的又是20辆“桑塔纳”出租车,但还是形不成气候,生意清淡。也是待“利民”成立后才有大的发展,现拥有出租车74辆。

7、绍兴市奔驰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10月。

“奔驰”公司是市商检出面组建的,“利民”公司组建时,商检闻风而动,借凭其社会地位,获批10辆出租车指标,购置的“桑塔纳”,于199510月底投放市场,现拥有出租车60辆。

(未完待续)

 

 

Copyright@2010www.sq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绍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绍兴市二环西路398号 传真:0575-88025123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浙江ICP备05064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