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刻:
天气预报:
 

   博客品鉴
  博客链接
  美文品鉴
  发表文章
  ·服务指南
  ·互动在线
 
美文品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博客品鉴 > 美文品鉴 > 详细信息
 
旅 台 散 记
发布时间:2013-8-27  浏览:2020次  发布人:任 刚

台湾是一直想去的地方,这一想念自上次在江西的三青山巧遇台湾同胞后,更是迫切。当妻子、女儿表示寒假时节想外出走走时,立即就定为台湾。进入祖国另一统领者地盘的台湾,会是个什么样子?竖起耳朵,睁大眼睛,打开心扉的五天游程,便有了如下一些文字。

垃圾问题

实在不好意思,先说垃圾是因近闻,在北京故宫,景观的,神圣的护城河里,居然捞出4吨多垃圾,其中有游客丢入的万余根玉米芯 ,真是羞也!而刚从台湾回来的我,这些天正沉醉在台湾城市的干净之中。

台湾的干净是可以令大陆人敬佩的。无论是喧嚣的城市,还是清静的乡村;无论是冷辟的里弄,还是杂噪的夜摊;无论是安静的展馆,还是热闹的景点;都一样地干净,整洁,有序。这是首次到台湾,留给我最最深刻的影响。
   
实事求是说,台湾的建筑不如大陆,甚至有破旧之感。无论是高雄还是台北,这些在台湾的一线城市,却只有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档次。导游仿佛从我们的眼神中看出了这样的疑惑,于是主动解释,是因为拆不掉。
   
是的,在尊重私有财产,敬畏人权的制度下,是不可能想拆就拆的。也不可能想对街景的建筑物立面改造就立面改造的。然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能,才坚守了城市的个性。这种个性,在干净,整洁的衬托下,使城乡风光无限,千姿百态。
   
敬佩的是,在台湾的干净、整洁,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民众自觉意识下的良好结果。
    
台湾垃圾箱很少见。在台湾,你手上若有一个烟蒂,一片碎纸,一爿果壳,没处可丢。不像内地,到处是垃圾桶,这垃圾却仍丢不进桶内。

       在台湾五天,因为举目四望,难见垃圾箱,故常常是将垃圾放入备用的塑料袋,塞进包内,待到宾馆,或饭店时才处理。想台湾民众早就这样做的吧!
      
台湾的清洁工很少。如此干净的地方,想一定是许多清洁工辛勤劳动的结果。然几乎见不到清洁工。一次在夜宵小吃街,从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发现一个手拿扫帚的中年男子,在马路上比划着,于是好奇地跟着他走了几十步。
      
说好奇是因为,首次遇见拿扫把的,且如此干净的地面,你还有什么垃圾可取?原来他所能消灭的垃圾,只是将食客们不小心从嘴角落下的细粒碎屑,扫进畚箕内。这一敬业的背影,是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的。
   
想,正是这样的背影,能使食客们,在吃完食品后,将食品包装物捏在手中,待路过街面路口的垃圾桶,再丢入其内的。
      
导游说,台湾人都很敬业的。然作为游客,除知道我们的导游很敬业外,对清洁工的敬业也是如此地,深有感触。
      
台湾是垃圾分类的,垃圾投放点,一般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桶。就是景点临时停车区域,也会放置两只箩筐之类,收集垃圾。一次大巴到桃园县的孙中山纪念馆,大家下车后,就将一路消耗而剩下的饮料罐,矿泉水瓶,果皮之类,一塑料袋,一塑料袋地放进边上的箩筐内。不想边上走来一人,不知是保洁员,还是旅游纪念品店内的员工。用普通话生硬地高声提醒,要分类,分类!又毫不犹豫地俯身,双手伸进垃圾箩,拆分那刚丢入的垃圾。
       
耳闻目睹这一幕,你能不脸红?你能不感动!
       
导游说,平时见不到清洁工,早晨会有的吧!于是在台北时,特意起了个早,赶到街面,还果真遇见两个,一老一少的,像是父女俩。少的是妙龄女子,戴付眼镜,疑是大学刚毕业。而老者居然是用手直接在捡垃圾。显然是因垃圾太少,这"扫"还不如"捡"来得方便。
       
想这俩清洁工是承包这一街区的吧,然导游说,台湾清洁工是一年一聘制与长期合同工相结合,拿的是固定的薪水,不承包的。内部也有检查考核之类,但全靠敬业。
      
深有同感的妻子说,去年在新加坡时,那里有句名言,大意是:垃圾是会吸引垃圾的!
      
是的,如此干净的地方,你忍心丢垃圾吗?而北京故宫的护城河内,漂着上万条的玉米棒芯,那就随手丢吧,反正不差这一根!
      
于是从垃圾,又想到了垃圾生产者的人类,而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脉、同血统的中华儿女,面对垃圾,怎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申导其人

申导说,不急,慢慢会好起来的。垃圾,这里以前也满地都是,也是一件让台湾人民难以忍受的头痛事。是的,人类素质的提高,总有一个过程,况且我们这大陆人曾丢失过许多,需重新拾起、追赶,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会做得更好!

申导是我们在台湾的地接导游申德光先生,57岁了,看上去却还不到五十。申导十分健谈,一路用上总是说个不停,还有问必答。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是博学多才。有时因我们的提问多了,忙于应对而来不及说那些该说的,他就会在这个游程结束,去下个游程时的空隙,将那些该说的补上。同队的游伴不时提醒他,喝口水,歇息吧!可申先生还是滔滔不绝,生怕漏掉些什么,对不起大家而产生内心的愧疚。

这“大家”,有24位游客组成,分别来自杭州、海宁、宁波、新昌、诸暨与绍兴的各个家庭。来自各地的小家与中旅的领队小宋,在春节的氛围里组成这个大家,其乐融融地集聚在可容50人的大巴内,一路享受着申导那悦耳的男中音,游览台湾西线风光,领略不同制度下中华女儿的生存状态,这愉悦的意境不可多得。

而我更关注的还是申导。申导老家是河南人,借了祖父的光才成台湾人,半个多世纪前,其爷爷拖妻带儿一行19人到了台湾定居。那时国民党赴台的政策是只允许带老婆,儿子及儿媳,以及孙子。女儿及其姻亲均不准入台。因申导爷爷是国民党内的高官,才变相地多带了几口家人。我们知道国民党退守台湾后,随国民党到台的是60万士兵,还有大量的随军家属与社会精英,申导说,总计在250万左右。而当时台湾的人口大约600多万,一下子成了850万人了,当时的乱像可以想象。

在大陆改革开放时,申导曾作为首批在大陆的台商,开过厂,搞过经营,故熟悉大陆,了解共党历史,于是他说,台湾也搞土地改革,那就是蒋公推行的“耕者有其田”政策。

蒋公,当然就是蒋介石,台湾人都亲切地称蒋介石为“蒋公”,而孙中山就直接称“国父”。

台北的阳明山公园,是蒋常去活动的地方,阳明山原称“草山”,申导说,蒋公活动之地是草山,便有“落草为冠”之嫌,故信奉先人王阳明哲学家的蒋公,就亲自改其为阳明山。然,以王阳明为名的山,却见不到王阳明的像,到是有一蒋介石的坐像,而在这铜像前,不时有人躬身行礼,可见台湾人对蒋介石是很敬重的。

如台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就很人性化。蒋公不是采用暴力的手段剥夺地主手中的土地,分给农民,而是从地主手中买下土地,再分给农户。

再如,那些去了台湾的官兵,逐步被年轻的本地新兵取代后,因在台湾没有亲人,也无一技之长,退伍后的生活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蒋公于1954年设立了“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以安置和辅导这些退伍士兵转业,并由其子蒋经国直接操办。蒋经国为“荣民”们在台湾各地建了许多农场、让他们种植水果和其他一些农产品,能够自食其力。后来又在各地修建“荣民之家”,安置那些年老的“荣民”,并开设“荣民总医院”,提供医疗服务。

当大陆的原子弹爆炸以后,蒋公深知这大陆是回不去了,于是赎回官兵手中,那若反攻大陆成功后,承诺给官兵的土地凭证,使官兵们有一笔足够的钱养老。

但这些荣誉国民,并没有成为台湾的特殊公民,政府尽是给他们创造,并提供了与普通百姓相同的生活条件。

申导育有两子,这在他这一代中少见,大多也是独生子女。台湾虽不搞计划生育,但因生育成本高,故台湾人不大愿意生育。申导介绍,家庭中不生育的也并非罕见,政府预测,再过三年,台湾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成负数。而申导育有两子,是因为妻子是少数民族,享有许多政策上的优惠之故。

民族问题

当办妥赴台通行证,妻子、女儿就在网上找资料,熟悉台湾,了解台湾。女儿是将旅行社安排的景点逐个查了个遍,故申导介绍时老是插话,弄得申导无趣地说,这小姑娘是做过功课的。而妻子是从网上下载了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这长达5小时的巨片,是用了好几个晚上才看完的。因为画面太血腥,我只是偶尔陪看一会,于是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抗日英雄莫那·鲁道,有了一些认识。

其实血腥不是问题,只是想保持对台湾的“空白”,以求到达目的地后,可凭新鲜感而东张西望,并天真地问这问那,始终保持一股兴奋劲。然后,让这些所见所闻,在内心充分发酵,再提笔将它表达出来,与人分享。

影片《赛德克-巴莱》,台湾是化了十多年时间才完成的,成了台湾重要的文化成果,一路中,大巴上的影视设备,播映的也是这个片子。显然,这是值得台湾人自豪的。然,该大片去年5月,在大陆上映的遭遇却始料不及。上映第三天,该片票房就垫底,居然撑不到一周就纷纷停映。申导说,这是剪裁太多,5小时的片长,剪得只剩3小时,谁还想看!

确实,剪掉的或许是些精华,剩下的不看也罢!妻子说,这有什么好剪?难道是因为血腥?这抗战题材,上映在钓鱼岛局势紧张时期,让中华儿女充分了解台湾的赛德克族抗日故事,不是更好吗!

申导介绍,台湾人口2400万,其中有14个少数民族,共40余万人,赛德克族算是个大族,但最少的民族却只剩两百余人了。台湾人称少数民族谓“原住民”,而我们一知半解地,将台湾的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人统称之,不想在台湾是极不能提“高山族”的,对此他们很反感,若早先在他们的聚居区,提“高山族”则会挨刀。
   
因为“高山族”不是自愿住到山上去的,都是被早先垦台的汉人逼山里的,提“高山族”触动旧痛,他们就会动用旧时的习惯,砍人。 而砍人,一般是以斩首为目的,影片《赛德克-巴莱》从头至尾都是这种画面。  

对此,台湾当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就从小学生的课本开始,引导民众改口说“原住民”了,随后对原住民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由于以前很多原住民处于社会底层,加上一些人不愿离开偏远山区的家乡,不少原住民的物质生活比较困难,政府和许多民间团体在帮助他们维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还积极提供生活资源与教育资源。

帮助当然能消除隔阂,但主要的还是汉化。首先是汉人与原住民的通婚;其次是全民教育。大家都会说国语,少了许多语言的误会,而且彼此成为同学,结下友谊;再次是征兵制。因台湾当局的要务是光复,反攻,义务兵役制比较強势,故年轻人一律需服役,而当兵时交的朋友是最铁的,故征兵制让各族青年成为同胞。如此,一代又一代,各族人民便融为一体。

这融为一体的效果,比大陆更显汉化。日月潭区域的原居民大多是邵族,而邵族是从邹族从分离出来的。这少数民族不是复姓吗?如莫那·鲁道,这莫那是姓,鲁道是名。申导说,这是政府在当初为“融为一体”,将少数民族均强制性地冠以汉姓的结果,十多年前才允许少数民族恢复自己原来的姓。

如莫那·鲁道的长女叫马红·莫那。雾社杀日寇的事件发生后,其丈夫与子女全死在战争中。由于她的长兄达多·莫那率领族人在马赫坡岩窟坚持奋战,日寇计穷,逼其携酒前往劝降,其兄不降,但喝完所携酒后,从容自杀。她成了莫那·鲁道家族唯一生还者,战后改汉姓,为张秀妹。

至今,台湾民众的身份证,没有“民族”这一栏,从身份证上根本无法处别民族的身份,而大陆的一看便知。

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对汉人还是比较敬重的,影片中的莫那·鲁道,无论是在族与族之间争夺猎场的争斗中,还是在雾社事件的抗日时,总是反复交待下属,别杀汉人。妻子说,这是因为汉人给他们带去了盐,及其他生活用品,使他们享受到了现代文明。

莫那·鲁道,作为民族英雄,被民众牢记,受人敬重。为纪念他,台湾方面以他的头像发行了面值20元的硬币。这硬币一出来就成了人们的收藏品,流通量极少,喜收藏的女儿,每到一地就去小摊小贩那询问索取,还果真获得一枚。

“树头”联想

旅游界有高度概括某地特色,并且被民众认可而十分流行的话,就是,到了北京看墙头,西安看坟头,桂林看山头。那么到台湾看什么?申导说,到了台湾是看树头。这是因为日本的疯狂掠夺,使台湾的原始森林只剩下一棵棵的树头。

确实,民族应强大,弱肉必强食。可“大”不一定“強”。大汉民族可谓大,却似一盘散沙,大而不强。这不,刚脱离满清的奴役,总算有了中华民国,却又遭受小日本这个大和民族的凌辱与折磨。

甲午战争后,日本统治台湾50年,这是伤筋动骨的50年。日本人喜住木房屋,而散发香味,质地坚硬的桧木是最好的建筑材料。台湾的原始森林又以桧木为主,且桧木是台湾的特有树种,与银杏、水杉等等同为世界顶级的古老珍宝,其木质、香味与香樟树差不多。这伤了筋,动了骨的原始森林,使桧木较为集中的阿里山地区,现在也只剩下千余颗,故政府严禁采伐,可市面上仍在出售用桧木制的各类成品。申导解释,那是泥石流冲下来的树头或树身,由政府所属部门负责打捞、收集、整理后上市拍卖后制作的产品。

游客中每每撞见日本人,女儿总是用不屑的眼神应对,同时从喉底内吐出一句“怎又是日本人”。确实,在台湾旅游,除了大陆可能就是数日本人最多的了。细观满街的日本游客,都是来走亲戚的阳光表情,毫无一丝负疚之感的心理活动而流露在他们的脸上。想这些游客面对“树头”难道没有想到,这可能是他的祖父、父亲或亲朋好友们的前辈,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习作”?

女儿反感日本人,除钓鱼岛的影响,还有申导介绍日本人阴险狡诈的故事。台湾被日本人殖民期间,每年要从台湾掠走15吨黄金。日本战败投降那年,来不及运走积存的黄金,就将黄金偷偷地藏在将会维修的桥墩内。几年后待台湾维修该桥,进行招标时,日本以超低价中标,承修过程中将黄金偷运回国。这是其一,其二是台北的淡水河是台湾唯一曾可通航的河道,其中的码头,自甲午战争后被迫对外开放,而成台湾吞吐量最大的码头。产自台湾五成以上的农产品,木材,矿产资源等从这里运向日本。可日本战败撤走时,居然在淡水河的出海口,偷偷弄沉两条大船,堵塞航道。因水流不畅,到19世纪末期,淡水河就逐渐淤塞,沿岸聚落也因此没落。现在的淡水河已几无航运功能,仅有昔日的几个渡口留存至今。而码头早已废弃,进出口货物转向高雄、基隆两港。日本人的坏,坏得如此有心机,如此长期的坏打算,可谓坏到了极顶!

那么,这些走在前辈们曾扬威过的领地上,满脸阳光的日本人,是否是在欣赏他们祖、父辈们的战利品呢?

我们这里有一学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地讲,香港、台湾为什么好,是因为被殖民的时间长。大陆为什么差,是因为被殖民的时间短,而且是半封建半殖民。意思是这讨厌的大汉民族,必须长期被外族统治,被奴役、改造几百年,才适合这在地球上生存。说这话的也是汉人,但他的思想根源,显然来自这些满脸阳光的日本人。

慢活与乐活

我们因快节奏而将灵魂拉下,于是提倡慢生活,祈求放慢我们的脚步而提高生活质量。放慢脚步当然是指在前进的同时,要观察一下我们的前后左右,天上地下。老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向前,使纯洁的灵魂不敢附在我们的体内而远远地落在后面。原以为这仅仅只是大陆,不想台湾也在提倡,而台湾叫慢活、乐活。这慢慢地活,快乐地活,申导说在台湾已经提倡有十多年了。如此说来,大陆是患了台湾同样的毛病。

我们知道台湾经济原是以农为本,被日本战领后开始发展工业。二战始,日本以台湾为基地向东南亚扩张,又注重发展农业,以确保日军在东南亚的后勤供应。日本战败后又发展工业,并从高雄始,向北延伸。金融风暴前高雄港口的吞吐量为世界排行老四,如今却只到第十九位。可见六年前,那场金融风暴的厉害。然,高雄作为台湾重要的工业基地,阴影尚在。从高雄山顶的打狗领事馆,俯视全城,亦在雾霾之中。原以为海边城市,大风不断,雾霾生不了根,谁知这雾霾竟是吹不走的。

这些天听郎咸平教授《财经郎眼》的节目,说到北京的雾霾,那空气监测,整个京城的空气,居然是地铁及地铁候车室是最好的。看来这京城的雾霾,非得京城市民用自己的肺才能滤掉,还空气的本来面目。我们终于痛苦地迎来了,那不顾一切地“快节奏”而需承受的这个可怕时代!
   
在台湾一听到"慢活"一词,就立即想到绍兴人登门访客后,告别时的礼节方言“慢慢来大”。绍兴人外出串门做喜客,告别时对方会说“慢慢走”,客人回礼是“慢慢来大”。这“慢慢来大”的意思就是,你慢慢活,活到长命百岁。可见“慢活”的重要!

当然,“快节奏”是指盲目追求GDP,“慢活”也不是说办事情可以慢慢地办,这台湾的办事效率民众是认可的。

一是刚到台湾那天晚上,看电视新闻,竟有一绍兴老汉到台湾寻找哥哥的介绍,而这个哥哥失去联系已有半个多世纪,警方居然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找至到了。二是加油站的油价,是在每个星期天晚上的零点,根据国际油价而调整,接轨之快,令人羡慕。三是农户的种植计划,及农产品,均有各地的农会组织统一指导,购销,少有因滞销而造成浪费的现象出现。尤其是农产品,从地头到菜场或超市,大多是一条直线,中间没有批发环节,可见效率之高。

而“慢活”的重要,重要在对生活的态度,对规矩的敬畏之中。慢活的目的是为了乐活,而快乐地活在这个地球上,必须端正心态,遵守规矩,为人类自己营造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

在台北时,发现中小学生的书包,比大陆小许多,也不鼓鼓囊囊,那份量显然也比我们这里的轻许多。申导解释,这是因为政府对中小学生实施电子作业在网上完成,少了许多抄抄写写作业本的缘故。
   
台湾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是慢慢来的方式。规定每年的五月份由当事人自己负责申报,或以家庭为核算单位申报。申报时,一年的所有收入扣除政府规定可扣除部分生活费用,再乘以税率而缴纳。如医疗费之类,而申导家有大学生,便可扣8万的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如此,一年报申一次的方法,有时间慢慢核算,总体安排,合理避税,压力不大。而大陆不管三七二十一,个所税强行从工资中扣除,那些没有工资的高收入者却反而扣不到或扣不足个所税,这心态就容易出问题,无法乐活。

对公职人员台湾则有“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资料审核及查阅办法”等法规,确立了关于官员财产的强制申报、强制公开、强制信托、强制处罚的四大原则。连党魁马英九的私有财产,也要定期在“廉政专刊”上向公众公开,确保老百姓的乐活。

关于自信

台湾提倡慢活、乐活的生活方式,显然是有成效的,这应该是自信的结果。确实,自信是基础,一个浮躁的社会,在缺少淡定的生活环境下,追求慢活而达到乐活,那只是空想。

在台湾,你看不到高声喧哗的人群;看不到握着大哥大(台湾仍习惯称手机为大哥大),大声嚷嚷的行人;看不到喝酒划拳,高度兴奋的食客;更看不到在门头门脑,街头弄尾聚众打牌或赌博的市民。餐厅是安静的,商场是安静的,就连打着标语,表达信仰的人群也是安静的。确实,整个城市都是安静的。这种安静,当然是建立在对生存环境的满意之上,对自己对别人的生活,充满信心的基础之中。

然,媒体是不安静的。

打开电视,所有新闻、时评类节目,给人乱糟糟的感觉。妻子说,看台湾的电视很不舒服,非常累。这打架似的节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确实,习惯了一个口径传达新闻,一个观点反映千变万化社会本质的妻子,确是适应不了。这类灌输式的渲染,不需要动脑子,接受便是。而台湾的节目,你看了,需要分析,需要思考,然而得出谁对、谁错的结论,再然后决定支持谁的观点。如53频道,一天到晚就是骂政府,是专与政府过不去的电视台,更是民众宣泄怨气的平台。

想,正是这种媒体的不安静,换来了民众的安静。而民众的安静,原自民众的安心。因为民众看到统治他们的政府有“人”在管、在监督、在批评,老百姓便可安心地生活了。

而政府允许别的什么组织,以及代表天意的百姓随意宣泄,对自己的工作评头论足,则是自信的表现。

文人与工匠

妻子看了我对老蒋“歌功颂德”的文字,略有微词。说,你怎忘了柏杨、李敖的遭遇?确实,柏杨因写《丑陋的中国人》而有十年的牢狱之灾,李敖则因心直口快而三度进了牢门。可毕竟这两个文人的肉体没有被消灭,不仅活着,他们的思想还实实在在地推进了台湾民主的进程。而大陆文人的遭遇,别的不说,光是“文革”初始的1966年,肉体被消灭的著名文人就有20多名,他们是邓拓,田家英,老舍,博雷,马连良……

确实,历来这统治者与文人好像是一对“天敌”,在历史长河中,统治者总会弄出一些类似“焚书坑儒”的事件,这是肚量与胸襟的问题。显然,亲民这种小事只是一个简单的粗活,而采纳百家思想为统治者所用,是需睿智的技术活,这种技术活不是每位统治者都能做,与做得完美的。

好在社会总是按照文明的进展在发展,政治总是以开明的方式向前进。从株连九族到斩草除根,从政治犯到否决因言获罪,大汉民族生存环境,得以不断改善,还是有目共睹的。

文人的生存风险是其本人的思想,当这种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又广为传播时,被统治他们的政治家发现而觉不爽,自此就给风险埋下了种子。这粒种子又常常被可恶的小人利用,就成了统治者眼中的钉、肉中的刺,于是难免被除掉。然,思想大多是不朽的,肉体虽然被消灭了,其代表思想的灵魂却如幽灵一样到处飘荡。并影响更多的人群,继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而形成势不可挡的社会发展主流。这就是枪杆子最终难敌笔杆子的道理。

可国人似乎对枪杆里面出政权,深信不疑。然,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枪是力,强不过一时。笔是理,胜在千秋,胜在人心。这是千古以来颠覆不破的真理,枪因一直怕笔而常常将笔消灭之,但枪终究敌不过笔。

站在台北故宫的展馆内,欣赏着历朝历代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国宝,思考着文人的不幸遭遇。想,这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对百家思想的态度,若能像这些珍宝一样,倾心收集,精心珍藏,时时欣赏,该有多好!可遗憾的是统治者往往喜爱没有思想的珍宝,而忽视那些比这些珍宝还珍贵的思想。

突然悟到,这提供珍宝的工匠,与提供思想的文字匠,其实可有一比。

申导介绍,这些老蒋逃难时带来的国宝,是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约70万件。由于展览面积有限,一次只能展出3000多件文物,以三个月一次轮换,要全部展完目前台北故宫典藏的文物需要28年时间。而北京故宫内的珍宝,是已在码头而来不及装船的一部分。故有北京有宫无宝,台湾有宝无宫之说。

想这台北故宫,其中之宝,多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御用工匠的习作,习作能成国宝,并供几百年、几千年的后人欣赏,这是工匠们用毕生精力,甚至以命相搏的结果。站在故宫内,我们看到的只是成功,那么失败的呢?御用工匠,因拿不出令统治者满意,或虽有习作却因作品的寓意被小人恶意歪曲,而肉体被消灭的不知有多少?可见,在专制独裁的统治下,这工匠与文字匠的生存风险是一样的。

其实,仔细想想,作为统治者的政治家,风险也不小,历史总是颠来倒去地嘲弄他们。台湾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大兴倒蒋运动,甚至拆除立在岛内各地的蒋介石铜像。陈水扁下台后这些铜像又被蒋的后人收集起来,集中放在一地,现此地竟成一景,供游人欣赏。

如此一折腾,原至高无上,受人仰望的铜像,就少了些敬意,多了些滑稽。而且随时间推移,这滑稽、调侃、批评、鞭挞的升级与其在位时暴政的程度成正比。

守护文化

妻子说,台湾是出文化大家的地方。确实,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杂文,都不泛著名人物。除柏杨、李敖,还有林语堂、梁实秋、余光中、龙应台、琼瑶、三毛……

这些文化大家,当然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下产生并能够生存下来的。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化大家,这大汉民族的文化,在台湾才得以比较完整地坚守、承传、光大。

学术环境决定文化大家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其决定因素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遗憾的是我们大陆这边,仿佛才懂得这个道理,“以人为本”的理念至今尚未真正落实到实处。想,这与传统文化的坚守是有关系的,这仅从寺庙便可察知。

台湾多寺庙,多得令人惊讶。走在拥挤的街头弄尾,若有空隙之处,那便是到了庙宇。庙宇有大有小,大的气势恢宏,令人仰望;小的就如亭子,精致儒雅,让人安然。

细观香客,与大陆的相比,有大不同。台湾的香客,进寺庙如入家门,静静地进去,烧些纸,点柱香,磕个头,便悄然离去。不像大陆香客那样,成群结队,携香提烛,大声喧哗,十分张扬地烧香拜佛,事后又去某个农庄或酒店,大吃大喝,一付为自己谋求功利的贪婪心态。

妻子说,她暗暗留意了台湾人相互闲聊时的话题,多与佛事有关,共同交流悟佛禅心。于是她猛然省悟,台湾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如此淡定地面对生活,信佛或许是主要的原因。

申导说,他在大陆谋发展时,为厂里电子玩具产品的销售,曾到过义乌。一次夜宿当地某宾馆,一小兄弟说睡不好,似有鬼魂吵闹。作为大哥的申导就与其换房,夜间果真有异,于是开灯起床,破口大骂:“我一生勤奋做人,老实做事,从未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你为什么要来寻我”,然后熄灯就寝,一夜无事。

从此可以察知两点,一是台湾人普遍信佛,据说岛内居民有三分之一信佛。这主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因为大陆佛教传人,无法在大陆生存而赴台日渐增多之故。这些传人经几十年的宣教,佛教于八十年代开始在台湾就大为流行。加上经济发达、政治松绑等因素,由大陆传入的佛教成为台湾佛教的新兴主导力量;二是具佛教禅心基础的台湾民众,深信做了亏心事,是会有报应的。只有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才不怕半夜鬼敲门。申导敢如此破口大骂野鬼,是身正影不歪的底气,那进错门的鬼才会离而远去。

可我们呢,我们是无神论者。什么都不怕,是一个敢于同天斗,同地斗,一切唯利是图,超常规,反自然发展而存在的一个超大族群。后虽允许传统文化的继续与传承,但被改造过的民众,其思想早已缺失人文精神,毫无禅心可言。这烧香拜佛,只是为了谋求功利,或企求已得利益的不受损害。

这使得我们的用品,什么都有假;我们的食品,什么都有毒。最近的死猪事件,使每个上海人居然都不能保证,自己没有吃过死猪肉。这种因长期以来,缺失人文精神所造成的恶果,十分可怕!

我们失去了人类自我关怀的能力,没有了人类的基本尊严。这是我们无视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结果。台湾民众具禅心,三分之一是信徒,显然是守护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成果。

于是这台湾人,为避免遭报应而不敢造假。文凭是正宗的,食品是安全的,产品是环保的,制度是人文的。这使得台湾民众能安心生活,并具备良好的心态,潜心工作与学习。完成坚守、承传、弘扬大汉民族文化之伟业。

衣食住行

   台湾民众的衣着如现在的大陆一样,也是多元化的。

笔者是男性,关注女性当然比较多,台湾女孩子的衣着可谓多姿多彩。通常是上身毛衫或花褂、皮装,总之是比较花哨。她们对待自己的腿更是用心,尽力秀之。很多女孩子穿的都是很短的刚遮住屁股的短裤或者裙子,然后下边就是一双显目的皮靴。男青年及中老年男女的衣着则比较随便,以休闲服及运动装为主,西装革履的人不多,一般是商场服务人员。

所有城市的商业街上,服装店都是主力,台湾也不例外。街上的服装店以休闲风格为主,外国的品牌,以及大陆的服装也时时可见。逛街时,如果不是店面装饰那繁体字提醒自己,就会造成是在大陆的错觉。

因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全年温暖,四季反差小,年平均温度约为22度,最低温也不过12度,故服装店内,虽是正月这样的冬季,却见不到厚重的棉衣之类,床上用品也无御寒的那种厚厚的被褥。想台湾民众家里的衣柜,肯定会比我们这里小上许多。

让人眼睛一亮的是,台湾对旧衣服的处置有常规渠道。一些街头弄尾,能见到十分醒目的绿色箱子,这就是专门收集旧衣服的中转站。这些高而大的铁皮箱,一般由善事机构或教会设立,民众将多余的旧衣服放入箱内,由设立者定期收取并转赠需要的人。

这是我不知盼了多少年,希望看到的日常性旧衣调剂善举,不想在台湾看到了。这种说说容易,做做也容易的小小善举,对一个政府,一种机构来说,是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办到的,可我们就是做不到。

我们习惯运动式地救灾,常常在某一时间段,不管灾区能否消化,大量收集旧衣服,然后一古脑儿地送过去,迫得当地因过剩而将赠品当成垃圾处理;我们习惯拉动内需的思维,鼓励民众弃旧换新,抛弃了“新阿大,旧阿二,缝缝补补破阿三”的俭朴作风,而将大量的旧衣服丢入垃圾桶。

   台湾名吃美食较多,小女从台湾影视剧中知“蚵仔煎”,于是每到一地找来就吃。这种以牡蛎为料,配浓稠的番薯粉酱再打上一个蛋的小吃,口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被影视剧渲染得令人垂涎,小女每每吃得津津有味。那天看完灯会,夜己深,小女却说,不吃“蚵仔煎”是睡不着的,于是步行数公里,找到夜宵街,满足了这一食欲才肯回宾馆。

台湾在继承传统的美食中,添加现代流行的元素,才具有了多元与创新的特色。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靠的是渲染,比如媒体对台湾领导人,随便到小吃街用膳的渲染,助推了这种文化的发展。使遍及全岛、各县市的夜市小吃街、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再如新竹贡丸,台湾人说,贡丸了不得,过去是上贡给皇帝吃的东西!于是忍不住买了饱一下口福。可一口下去的感觉像是咬塑料袋,咯吱一声,泛入口中一股浓重的猪油味,再就是挥之不去的浓香,香得发腻,然后是似有还无的甜在口中回绕盘旋,味道实在不怎么样。但味道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食品的文化内涵。

难能可贵的是,台湾的饮食口味仍比较清淡,保持着传统美食的精髓。而大陆的口味是越来越重,失去了地方特色,差不多均是浓烈的川菜味道。甚至四川本地的口味也越来越重,以前虽辣,但没有那么多油,那么多香料。细想,这是我们的食材出了问题。

就如绍兴人的鱼虾,水乡绍兴早先的鱼虾是鲜美的,于是祖先的习惯是青蒸,以保持鱼虾原始的营养成份不受损失,这种饮食习惯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时期。随后因水质变了,又多是吃激素长大的养殖鱼虾,食材变了,再也找不到原先的鲜活美味之感,于是只好加油、放酱地改成红烧鱼,酱爆虾。

食材本身的味道变了,或者消失掉了,于是我们就只好依赖这种外在的,表面的,肤浅的刺激去遮盖原料的不足。
     
   从高雄到台北,历数座城池,见到的大多是公寓,没有成片连群的别墅,给人的错觉是台湾经济不如大陆,其实这是台湾政府及民众对住宅需求的理性之果。

台湾的面积单位是坪,一坪是3.3平方米。在台北逛街时,偶然发现房屋交易中介所,便驻足。其中一房是店主特别推荐,挂了个醒目的大牌,出售标价998万元,48.9面积,吓了一大跳。 细观才知是坪,折合人民币为每平米一万三千余元。但这是郊区,市中心的房价大多在三万左右。如此看来,这房价与大陆的也差不多。

台湾住宅有三大类,具体是国民住宅,民间住宅,军队住宅。国民住宅是政府出资盖的房子,类同我们的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也差不多,就是公平性无法严格保证。在资格审核的环节,申请人资料的真实性由于审核机构资源有限,无法逐人逐户进行复查,于是虚假申请时有发生,再加上投入资金不足,征地困难,现处停顿状态;民间住宅一般是开发商的商品房;军队住宅顾名思义,就不多说了。

新奇的是台湾有“青年安心成家”住房补贴。根据规定,凡新婚,申请房屋补贴时的前二年内办理结婚登记,或育有子女未满20岁的租屋、购屋者,均可申请补贴。其种类分为:一是租金补贴,每户每月最高补贴3600元,可补贴两年;二是购置住宅贷款利息补贴,可贷200万元,期限20年,前两年为零利率。如此具人文精神的制度,台湾青年的成家成本,便少了许些。

申导说,台湾人对买房这件大事,是很慎重的,一般不会轻易下手。因为台湾的平均国民年所得是一万四千美元左右,一对年轻夫妻一年收入不到三万美元。拿出三分之一买房子,约一万美元,二十年只有二十万,三十年只有三十万美元。要买到三十坪、四十坪的房子,是吃力的。刚结婚的小夫妻若真买了,大多不会马上生小孩,有的干脆就决定不生而成丁克家庭,这是台湾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可喜的是,从申导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察知,台湾青年可贵的自立精神。

   台湾公共交通是捷运及公交两大块,出租车为补充。

     捷运就是地铁,始于1988年,捷运的全称是“大众捷运系统”,取意为便捷运输而名。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台湾人已经少不了捷运系统。说是地铁,但受地理条例的限止,露在地面上的高架轨道还是随处可见。近年来努力实现地下化,如台北捷运系统已70%为地下化。看灯会那个晚上,特意去感受了一下,感觉没有上海的好,显然是后来者居上之故。

公交车不是很多,不像我们这里,一辆接着一辆,头尾相连,就如一列火车。公交也没有几路、几路的称谓,车头牌及站牌只标起点、终点的站名。据说是若编号为“路”,则免不了有八路,而蒋介石恨死了“八路”,故避之。这虽说是大陆方面臆想的笑话,但也难免是台湾有关部门的下意识作为。

公交车上的广告,大多是公益性的,居然还有防止小偷的整车大幅提示画面。公益广告做到如此极致,看了有些怪异之感。

公交车不多,想是有几大原因的。一是“捷运”网络化,分流了一大部分;二是民众贪图方便,多以摩托出行之故。况台湾气候温暖,骑车无寒风刺骨之苦,当然就以摩托代步了。

出租车大多是尼桑和丰田,都漆成黄色,座起来比较舒服,但价格也不菲,起步价80台币。出租车司机不像大陆,爱与乘客聊天,并且常常是气愤地说些对政府不满的话题。台湾的司机是安静的,礼貌的,大多沉默寡言,服务到位,这是吃完夜宵回宾馆时的感受。

出行当然还有私家车,这满街行驶的私家车,大多是本田、丰田和福特。也有雅阁、三菱、马自达之类。显耀性消费的奔驰、宝马等高档车不像大陆这样多,想台湾民众是追求实惠的理性消费。台湾的车牌开放,没有拍卖之说,但报废更新时不准延续,车废牌吊。公路也收通行费,但收费站设在路中央,不像大陆是在上下高速的匝道口,而且收费基本是无障碍的ETC

台湾的火车站与大陆有所不同,多在市中心地带,市民可方便乘坐。因为不是长途运输,绕环岛一圈,也不足一千公里。申导说,更没有春运概念,并时车上也没有带着行李,大包小包的民工,多是年轻人,及大陆自助行的游客。

此行台湾,从南部的高雄到北面的台北,走的是西线,城镇居多,共五天游程。而自然风光则多在太平洋西岸台湾岛的东线,若东、西线均走的环岛游则需八天时间。

其实去台湾应该是自由行,但台湾对大陆城市开放自由行的不多,浙江也就杭州之类的几个大城市居民可申请自由行。尽管如此,赴台的大陆游客还是逐年猛增,前年是170万,去年达220万,预计到2015年会破一千万人次。

 

 

Copyright@2010www.sq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绍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绍兴市二环西路398号 传真:0575-88025123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浙江ICP备05064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