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刻:
天气预报:
 

   博客品鉴
  博客链接
  美文品鉴
  发表文章
  ·服务指南
  ·互动在线
 
美文品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博客品鉴 > 美文品鉴 > 详细信息
 
老外眼里的“辫子中国”
发布时间:2012-3-26  浏览:2501次  发布人:钱科峰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慢慢丧失了泱泱大国的自尊,一向闭关锁国的大门由此洞开。至《天津条约》签署后,国外的外交代表有了常驻北京的权利,美国外交官切斯特.何尔康比(中文名何天爵)因此来到中国,以居住16年之久的融入亲历着晚清中国的变迁,并写了这部刚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本色》。

何天爵是在同治八年来华的,至光绪十一年回到美国,其在华岁月所经历的恰恰是中国社会坠向黑暗而又无力自救的梦魇时光,在这样一个政局动荡列强欺压的晚清时期,中国是怎样一幅面貌?中国人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虽然我们从史书上已经读到了很多,但换个角度从老外的眼中审视晚清中国的社会群像,无疑又能收获一种旁观的清醒与明晰。

何天爵先后任驻华使馆翻译、头等参赞、署理公债等职,因而能够接触到清政府的上层人物,譬如总理衙门的大臣们和朝廷的内阁官员、军机大臣、兵部尚书,通过交流了解到内阁官员从凌晨二点出发赶去皇宫当差并连轴转忙到下午五六点钟的苦楚。当然何天爵也着眼于低层百姓,如实描绘出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甚至于民妇的生活常态或是外国人与北京街头骡夫因观念不同而产生的争执,也都用心记录。

不可否认,何天爵是一个用心的老外,他的笔触从中国的政府、宗教、司法制度、官与民、财政体系一直表达到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礼仪风俗、语言文字、教育与文学等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者亦用相当的笔墨记录了当时的贫困阶层和迷信活动,这对于了解百年以前的社会风俗和民生状态有着文献式的裨益的,当我们无法获知被时光模糊了的晚清社会真相时,一个美国外交官用相机式的笔触把当时的真实场景还原给了中国人,这是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

从这部书中,我留意到一个特别的篇章,即是何天爵写到的“辫子的故事”,辫子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故事,是一个本土民族被外来民族统治的流血故事,从清军入主中原之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到何天爵目睹的剪辫子风波,象征着一个时代从强盛到没落的转变,辫子的落地,意味着大清的国祚也走到了尽头。而这之前的两百多年里,我们的国家完全是一个“辫子中国”,一个被皇权提拎着精神之辫的民族,虽然何天爵没有真正看到中国人集体辫子落地的那一刻,但他好奇地记录了中国人的辫子故事,记录了中国最后的辫子,这个外国人确实看到了中国劣根文化一面。

作为外交官的何天爵,比之于同代那个写了著名的《狄公案》的荷兰外交官高罗佩,文笔有着明显的差距,好在我们不是以欣赏文字魅力的心态去读他的《中国人本色》,如果仅以洞察晚清社会生态的历史考证心态去阅读,该书还是颇有价值的。

不过,《中国人本色》这个书名我不是很喜欢,毕竟那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本色,如今的国人,本色已大为不同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Copyright@2010www.sq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绍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绍兴市二环西路398号 传真:0575-88025123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浙江ICP备05064214号